- 會提及劇情,閱讀請謹慎。
- 喜歡程度不等於電影的優秀程度,這點請留意
寄生上流

喜歡:★★★☆☆ 劇情有趣、戲劇化,發人深省的部分還好。
劇情有趣,作為驚悚片的話(等等)但部分漏洞讓人介意,我覺得稍微有點不知所云,但作為一個故事或現象來看,還是不錯。
比如應該很多人注意到這家人雖然貧困卻不是毫無生存技能,就算以年紀來說金家人的父母比較難再二度就業,金家的哥哥和妹妹也不會落得連一個工讀生都沒辦法做,最開頭的折盒子就是,而且妹妹有高超的修圖技術,哥哥的英語能力不俗,論交際應對妹妹也很行,我認為哥哥和妹妹並不會到一職難求。
再來有幾個地方以下是我的解讀:
爸爸為什麼殺社長?有人說是因為女兒被人刺殺性命垂危,周遭卻無人關心,大家只在意社長兒子的性命或是逃命,也有一說是爸爸感受到被社長給歧視(味道),這樣解釋也通,但事後爸爸懺悔看起來就是他明知社長是無辜的,當下他卻必須殺掉社長,那麼那個理由是什麼?
還有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他在當下決定好了要讓這間豪宅當凶宅,不過這樣好像也說不通,因為這起事件裡也不是只有一個人死,媽媽當時也殺死了寄生一代的丈夫,理應不用再犧牲無辜的社長。
所以衝動殺人大概是最好的解釋了(吧)
結局裡,兒子說到時候他要買下這間房子,為了讓爸爸能夠從幽暗的地下室裡走出來。不是寄生,也不是躲藏,只是平凡的走回屬於自己的家。
這個結局似乎很動人,先不提這是不是個幻想,回到開頭,這一起悲劇是不是又顯得很荒唐?從一開始就可以以這個為目標了不是嗎?不過反過來想也有點警示意味,夜路走多總會碰到鬼,捷徑有極限,終究還是只能踏實。
最後,個人最同意的一句話是「如果我也有錢我也能很善良」,其實我個人比較信奉的是「有經過考驗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與其說有不有錢,不如說有沒有經過考驗。就像你拿著不屬於自己的錢去借花獻佛,這樣算是善良嗎?是也非也。
驚悚

喜歡:★★★★☆ 演員優秀、劇情反轉令人驚喜,後勁強。
觀影日:2023/4/30
這是一部1996年的電影,很有趣的是當時的爭議──精神疾病犯罪,如今也還是個爭議。
李察吉爾飾演一位想彰顯自己來獲得名望的律師,所以他替一場殘酷兇殺案中的少年嫌疑犯進行辯護,而幾乎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這位少年就是真正的犯人,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以下涉及重大劇透,會嚴重影響觀影體驗,請謹慎閱讀)
抽絲剝繭之下,主角發現這位少年艾倫就是兇手,但也不是兇手。真正的凶手是他的雙重人格洛伊。
洛伊性格暴躁、粗魯、暴力,他毫不掩飾內心的想法與慾望,他會在主人格──那個結結巴巴的善良少年艾倫受到傷害時現身保護他,攻擊所有想要傷害、威脅他的人。而艾倫不會記得這一切。
最終,主角在法庭上證明了洛伊的存在,讓這名因為遭被害者傷害而選擇復仇的少年(洛伊下手)得以雙重人格的理由得到無罪釋放。
幾個問題:第一,艾倫真的有精神疾病嗎?我的解讀是或許有,但不一定是雙重人格,或許也不足以到能夠無罪釋放的程度。
第二,最後洛伊說「艾倫不存在」是指什麼?兩種可能,一種是那個結結巴巴的善良少年是洛伊用他高超的演技演出來的。另一種是「艾倫已死」,洛伊取代了艾倫的主人格。不過這能算是雙重人格嗎?又或者只是性格大變?不知道,我們不瞭解送去治療後的「艾倫」會是什麼模樣。
從主角的無力來看他應該認為艾倫是第一種。善良、引人同情的少年是洛伊演出來的人格。而洛伊在最後所犯的「失誤」究竟是故意還是一時的疏忽?他是不是內心一直有想對這位「救命恩人」有坦誠的想法?艾倫這名受到傷害的少年究竟值不值得同情?這些引人遐想的留白之處都是本劇值得玩味之處。
雖片名為驚悚,但其實並不驚悚,同時又很驚悚(???)
導演的手法讓我看得時候心臟一直怦怦跳,艾倫就像一個不定時炸彈,你永遠不知道會不會不小心按到那顆「開關」使他性格突然大變,然後開始攻擊人。
驚悚是優秀的電影,全片劇情緊湊,男女主角的感情戲點到為止,幸好是點到為止,我對風流老男人的深情一點興趣都沒有。
檢察官是主角前女友的這個設定在劇情中非常關鍵,這個細節是不可能省略的,正因為知己知彼最後才得以逆轉勝……然而是勝是敗,還是端看主角或觀眾怎麼想了。
阿甘正傳

喜歡:★★★★☆ 劇本、呈現方式、敘事都很優秀!實至名歸的經典電影。
觀影日:2023/4/30
這是一部很優秀的經典電影,劇本很好,再來導演非常會說故事,將倒敘法使用得非常出色。敘事手法裡帶有一些隱喻,不過無論有沒有get到其中的隱喻我認為都不影響觀影體驗。
阿甘正傳是什麼類型的電影要看觀眾如何解讀,故事看起來很單純,就是一個nobody成功的故事。但我認為其中有很多能夠細細品味之處,它可以是喜劇也可以是悲劇。
如果由我來解讀,我認為這是一部偽勵志電影──它的內容其實演繹著人生的殘酷以及悲劇。
(以下涉及嚴重劇透,無任何黑底反白的防雷,請謹慎捲動)
然而為什麼整部片卻給人輕鬆幽默、勵志向上的錯覺?好像那些殘酷不過是人生中的小小絆腳石,最後的結局依然是振奮人心的?我想那是因為敘事者是阿甘。
阿甘是誰?他是一個智商僅有75的傻瓜,小時候腿上還必須用矯正器,跟酷、帥、聰明完全沾不上邊,能夠平安、普通的長大就是眾人對他的期望。
或許是「傻人有傻福」,他同時也是幸運的。
電影充分善用了阿甘的傻及天真來製造幽默。例如母親為了讓阿甘就讀一般學校委屈自己獻身給校長,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阿甘模仿了他們的聲音,讓校長難堪。
阿甘同時也是天才,他是打桌球的天才、是跑步的天才,他的真誠也為他帶來良緣,結識了許多生命裡的貴人。
他實現了許多人的夢想:珍妮想要成名,阿甘成名了,珍妮沒有;巴布想要開一艘釣蝦船,阿甘實現了,而巴布沒有;中尉失去雙腿,而阿甘健步如飛,中尉曾經落魄潦倒、貧窮無比,而阿甘帶著他脫離貧窮。戰場上的人渴望回家、渴望活命,而阿甘平安的離開了戰場。
阿甘幾乎實現了所有人的夢想和願望,然而他自己的夢想呢?或許不過是和珍妮生活在一起。
阿甘坐在公車站和等待公車的路人聊起這些往事,等待公車的人一等到車就會離開阿甘,就像這些在他生命裡那些來來去去的人們一樣,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這樣的敘事安排。
很有趣的是,珍妮很有想法、勇於抵抗,而阿甘不一樣,從小遭到排斥和欺凌的他,軍旅生涯能夠順利的原因之一是他很順從。阿甘唯一的叛逆就是不允許任何人欺負珍妮。
可是善良、獨立又叛逆的珍妮最後換來的卻是一身傷痕和泥濘,人生至終末都未實現夢想。
阿甘呢?無心插柳的他卻一次又一次地達成了他人所渴望的成就。阿甘有一位溫柔、為他著想的母親,然而珍妮卻只有一個爛父親。這是如此殘酷的命運。
關於珍妮這個角色很有趣。比如,為什麼數次推開阿甘的珍妮,最後主動問阿甘願不願意娶她為妻?可能會有人用很難聽的說法來解釋珍妮的意圖,但我認為所有人中珍妮是最不願把阿甘當成冤大頭的人,我是真心這樣認為。
他最後找了阿甘作為人生的終點停靠站,一來是累了,二來是珍妮命不久矣,但他和阿甘的小孩卻還無法獨立。(某方面來說,我認為也確實是出於現實的考量)
如果不是這樣,他又為何在阿甘為他挺身而出時一邊喝斥他、一邊選擇袒護了阿甘?如果不是這樣,私生活一攤泥濘的珍妮又為何選擇生下阿甘的孩子?(圍繞在珍妮身旁的男人都不是好東西,所以我推測珍妮很有可能曾墮胎過,而阿甘的孩子,我認為是他選擇誕下的)
我認為珍妮是愛阿甘的。某一次阿甘向人介紹珍妮,說珍妮是他的girl,珍妮說:我會永遠是你的girl。私心認為,珍妮不願「染指」阿甘,他認為阿甘是在他殘破不堪的人生中象徵美好的一小角。
幾個主要角色其實都跟回家二字有關聯。巴布死前說他想回家,阿甘問中尉去哪了?護士說他回家了。最後珍妮也回家了,回到了他和阿甘的家,結束了他這一生的坎坷。
其實阿甘受到滿多人的保護,中尉因為失去雙腿而自暴自棄時,本來要用酒精和情慾來麻痺自己,一聽見有人侮辱阿甘是傻瓜立刻為他挺身而出,我超喜歡這段和中尉的XDD
其實阿甘身邊的人我都滿喜歡的,珍妮、中尉、巴布都是,都是非常活生生而寫實的人物,數度地感動了我。
媽的多重宇宙

喜歡:★★★★☆ 主旨單純、手法創意,最重要的是,非常能觸動人心。
華人的家庭問題應該可以獨立成一種題材了。
經典到可以成為多年不變的電影題材還始終如一的中肯,從好久以前的經典電影《喜宴》到《媽的多重宇宙》全都跟華人世界的家庭觀有關。
這不是毫無冷場的精彩大戲,但是異想天開、創意有趣,是沒有到「編劇你嗑藥了嗎」的等級,但也足以讓人眼神為之一亮。
感情部分後勁很強,人物感情和人物層次的堆疊很棒,細節部分有前後呼應是個小驚喜。
前半部和後半部都好看,但是中半部我承認我有恍神XD
本來想打個3顆星,但是有被電影裡的劇情給感動到,感動度4.5,平均後決定給4顆星。
主角背景設定是華裔,但是裡面有些中文的講法和用法跟我熟悉的不太一樣,這點讓人很在意XDD
台北星期天

喜歡:★★★★☆ 普通,但接近結局的部分我很喜歡,所以私心幫它加一顆星。
以台灣為背景,兩個移工的故事。我覺得劇情滿普通的,但最後兩人坐在沙發上休息一起唱著家鄉的歌謠,做著他們的美夢那段我非常非常的喜歡,所以私心幫他加一顆星。
帝一之國

喜歡:★★★★☆ 我個人非常喜歡的政治諷刺漫畫改編電影!以電影來說普通,但以漫改來說表現很優秀了!人物特徵都有抓到精隨!
1.選角100分
帝一之國的特色之一是帶有戲劇感的肢體動作和表情,造型沒有到神還原,但人物的特色和氣質都有抓到重點,演員選得都很適合。比如我個人認為還原得最好的光明,就連加戲的部分都充分利用了他和帝一之間的曖昧(?)來製造笑果,加分。
雖然我覺得羅蘭好像可以再更好XD漫畫版的羅蘭氣場更強、更令人印象深刻!
2.「賣腐」尺度適宜
有看過原作的人應該知道本作帶有一點耽美的氣氛(?)但是原作善用了這點來成功塑造人物以及搞笑,電影也繼承了這點,將這個尺度抓得非常好,能逗人發笑的同時又不會讓人覺得在刻意賣腐。
電影版的美美子很辛苦呢XDD
3.著重重點劇情、有好好收尾
因為影片長度的緣故所以很多喜歡的劇情都被砍了,這是沒辦法的事,無論是什麼樣的原作遇上改變都會有這樣的問題。
不過帝一之國在重點的拿捏上做得很不錯,故事的重點和主旨該演的都有演出來,收尾也很好。
缺點:
- 政治諷刺一樣有,不過刪去了很多細節,原作諷刺了非常多東西可惜沒辦法全演出來。
日系通病,多少存在人物嘴砲說教
0 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