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7

,

紀錄片│高分得勝:電玩的黃金年代

Netflix的紀錄片拍得都不錯,尤其這部電玩紀錄片對電玩愛好者而言更是值得一看!遊戲最早是怎麼商業化的?又為世界帶來了什麼樣的改變或引發什麼樣的熱潮或隱憂?當時的人是如何看待電子遊戲的崛起?或許可以在這部片裡找到一些合理的解釋。

我的評價是4.5顆星,很推薦的意思。

以下簡略介紹每一集的大綱,劇透留意。

  1. 大起大落:最早遊戲產業開始商業化的過程,出現了電競比賽和遊戲熱潮。以早年流行的街機遊戲為介紹主軸,這波熱潮一直從大型機台到遊戲卡匣化(家庭遊樂器),最後因為市面出現大量品質不一的遊戲導致了電子遊戲界很長一段時間的沒落。
  2. 捲土重來:任天堂的出現重新復甦了遊戲風潮,還進而出現了新興職業:遊戲顧問(幫助玩家通關)和遊戲雜誌(紙本型的遊戲顧問)
  3. 角色扮演玩家:RPG遊戲的起源,早年圖像技術還不成熟時仰賴文字來呈現RPG遊戲,讓玩家做出選擇是RPG相當重要的一個要素。
  4. 這是一場戰爭:美商藝電透過運動遊戲崛起。本集重頭戲──SEGA如何與當時最大的遊戲商任天堂競爭?本次的行銷手段簡直是教科書級的,SEGA大戰任天堂非常值得一看!
  5. 開戰:格鬥遊戲的發展史,以及遊戲帶來的隱憂──暴力,使遊戲圈曾有一段時間蒙上陰影和負面標籤。
  6. 晉級:PC和3D技術於遊戲的應用。

一、大起大落

遊戲成功商業化後帶來一波熱潮,有很多商業模式是現代遊戲商業化的前身。
比如大型街機的投幣模式,就很像現代的小額手遊課金。為了讓遊戲更耐玩而推出的加強版則是DLC的前身。(以上都是我亂講的,但你不覺得真的很像嗎?)

還有為了一些無關遊戲本身好壞的事情打官司,讓我想到了某榮和卡某空的官司,前人早就示範給你看過了。

最有趣的是ET這個遊戲史的陰影,竟然只給開發者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暴死完全不意外吧?當年的開發者還願意上節目聊這件事,真的是心胸很寬厚XDD

二、捲土重來

任天堂的崛起劇烈影響了整個遊戲界,沒想到FC的美版和日版長相不同竟然還是經過巧思重新設計的,為了讓美國人重新接受電子遊戲。
另外看到自己的回憶(紅白機)出現在影片裡還是非常興奮的!

當時還出現了一種職業名為遊戲顧問,也就是「會走路的攻略本」,他們的職責就是協助玩家破關,後來還衍生出了名為「遊戲雜誌」的產品來取代這種遊戲顧問。

三、角色扮演玩家

這一集非常好看,製片組做了很多8 bit動畫。

關於RPG很有趣的一點是:最早是從文字冒險遊戲來的。
不過這裡的文字冒險嚴格來說就真的是「文字冒險」,輸入指令、跳出對應的劇情讓冒險繼續,和現代文字冒險分支的視覺小說或戀愛模擬有些微妙的不同,總之當時的RPG相當重視「選擇」。

這集除了劇情好看以外還有一個讓我滿足的點:能看到彩色版的咬一口!

四、這是一場戰爭

這一集非常好看!著重的點比較在於商戰,但是很精彩。
講述的是SEGA如何從逼近獨佔的任天堂搶下一部分的遊戲市場。
裡面用的心理戰術真的超級有趣XDDD

另一個就是美商藝電的崛起,來自於他們製作的運動遊戲──美式足球遊戲。
他們對遊戲的用心和堅持只為了能做出真正的足球遊戲。而不像當年的「乓」,表面是乒乓球遊戲,骨子裡更近似網球。
裡面還有一個人描述他如何努力的尋找機會進入EA工作,這個也很有趣。

五、開戰

格鬥遊戲史。我對格鬥遊戲比較不熟,不過作為早年遊戲的代表,格鬥類很值得介紹。

格鬥遊戲放在現代會是一種比較小眾的遊戲,因為我認為格鬥遊戲在當年有佔街機遊戲的優勢。
最有趣的是雖然格鬥遊戲就是兩個人互相PK,但遊戲背景卻也畫得不馬虎,快打旋風的背景都是特別去取材的,製作組非常注重這類的小細節。

本集分別介紹了格鬥界一美一日的代表:快打旋風和真人快打。
如果把快打旋風比喻為王道,那麼真人快打就是「邪道」。獵奇、暴力,並且使用真人演員演出,無論放在當時或是現在都非常獨樹一幟。

不過這種邪道作風自然也引起了家長們的隱憂,導致電子遊戲受到了一些質疑。

六、晉級

PC為遊戲界帶來的可能性,以及3D技術的出現。這集沒什麼特別想法就不寫了。

0 回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