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我會給3.7-4,當下看完滿足,但事後不太會去回憶或複習。
我還滿喜歡那種「多年後回首/再見卻物事人非」的設定,所以這種兒時玩伴再聚引發的懸疑故事讓我很感興趣。
看完後我會想把它分類在懸疑而不是推理,因為裡面比起推理過程,背後的動機更重要,讀者也更關心,裡面也有參雜一些非科學設定,不過裡面某個設定究竟科不科學,作者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結論,而是給了讀者一個疑念。
另外有幾個我稍微介意的地方,第一,收尾有點匆促。第二,獨家番外篇可看可不看,不會影響什麼。應該說我看完番外還真覺得可有可無XD
有一個算是小驚喜的地方,裡面有個人物的原型參考的是大約20幾年前的社會事件,從人物設定和名字大概可以推出,作者沒有特別說但也沒有特別藏,應該可以算是個小彩蛋。總之如果有聽過那起事件,看到時就會立刻聯想到。
下方為劇透內容,請斟酌閱讀。
應該滿多人都有猜到雷永涵的原型就是玫瑰少年葉永鋕,我一開始還以為他其實是女生,但因為什麼家族秘密而必須當男生養。(畢竟這類設定也不少XD)
綜觀下來,真正殺了王慶陽的是馬達,但王慶陽會暈倒在那的起因是因為雷損,最後埋葬湮滅這一切證據的是雷公。
書本標題的「我從前認識的某個人」取得還滿好的。這是雷損最後對小秋說的話,但我覺得這句其實應該送給馬達才對,因為離開故鄉後我認為變得最多的是他。
霏霏跟她自己說的一樣老早就不對勁了,但她對夥伴的那些真心始終沒變,他不願意讓兒時玩伴見到自己不堪的一面,最不願意傷害的人是阿穀。
小秋的內在還是一樣堅韌,我覺得儘管書中一次次強調她經過被社會的打磨後失去了過往的倔強,但本質仍然沒變。
清湯和阿穀我覺得應該是變化最少的兩個人。
王慶旭不用說,從小就一肚子壞水,長大了也一樣。
所以剩下的人中只有馬達和雷損幾乎是變化最大的兩人。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馬達老早在小學時代就埋下他未來的業障,他從小就崇拜陽剛,他的強運也讓他逐漸認知到自己是可以任意妄為之人。
反而是雷損,得知了祖父雷公說的異象,又遭逢了失去至親的多次打擊後才逐漸變得判若兩人。所以最後的標題指的是雷損,確實更為合理。
我覺得故事中的異象設定很有趣,因為作者其實在這裡下了一個問號:祖父雷公說的異象和應對異象做出的處置究竟是不是真的?是他在幻想,還是真有其事?這究竟是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連續殺人犯為自己的找的私刑藉口,又或者真是天降大任於斯人也?我覺得雷損可能還是沒有全信祖父的話,所以他才做了暗中調查,想知道異象的真偽。
祖父的腦袋裡長了腫瘤,真的是因為他未遵從異象遭逢的報應嗎?又或許可以追朔到小村的晦暗經歷──工廠排放毒氣,導致村中居民的致癌率大增,或者致癌是因為遺傳,透過遺傳,雷損也有相同的腫瘤。然而這些都無從考證了。
最後結局就是全員幾乎便當,而小秋想得或許也沒錯,一直以來都是這些夥伴在保護他,故事的寫法也不停地將小秋直接排除在嫌疑人之外,所以他是最後的倖存者好像也不奇怪XD
0 回應:
張貼留言